IUGG中国委员会联合资助的国际气候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3年4月16-17日,国际气候委员会(ICCL)“年代际气候变率和跨尺度相互作用”(Decadal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Cross-Scale Interactions)专家评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邀请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的11名国际知名气候研究专家参加,50余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列席旁听。会议开幕式由IUGG中国委员会秘书长、会议科学委员会联合主席、ICCL执行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李建平研究员主持。会议联合主席、ICCL主席、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Neil Holbrook教授致开幕词。

       研讨会设有以下4个分会,主题分别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IPO)的动力学研究、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年代际尺度变率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三者之间跨尺度的相互作用、年代际-多年代际尺度自然变率和人为因素导致的气候变化的检测与归因和地区气候的年代际模式。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英文简称IPCC AR5)第一工作组领衔作者之一(CLA)、英国埃克塞特大学Matthew Collins 教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Thomas Knutson教授、德国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Mojib Latif 教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Emanuele Di Lorenzo教授、美国夏威夷大学Feifei Jin教授、国际科联执委、IUGG中国委员会主席吴国雄院士、国际气象学与大气科学协会(IAMAS)中国委员会顾问黄荣辉院士、ICCL荣誉会员、IAMAS中国委员会顾问李崇银院士、会议联合主席Neil Holbrook教授、李建平研究员等国内外知名气候研究专家,围绕ENSO的检测与归因、东亚夏季风系统年代际变化、赤道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多区域地表温度趋势的评估、内部百年气候变异、SSTA、半球间振荡及热带降水、太平洋年代际气候假说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特邀报告。IPCC AR5第一工作组领衔作者(CLA)之一、澳大利亚气象局天气与气候研究中心Scott Power教授通过视频远程向会议作了关于ENSO及太平洋气候变率的报告,并与与会代表进行了积极的互动。

      除精彩的特邀报告之外,本次会议的另一亮点是,会议讨论遵循IPCC的主要工作模式-专家互相审查报告及已发表的重要科学文献,交流总结已有成果。每场分会报告之后,专家与参会者一起围绕相关的关键科学问题,深入细致地研讨了年代际气候变率和跨尺度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已有成果、探讨了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就会议成果的产出形式达成了一致。

      本次会议由ICCL主办,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承办,ICCL委员中科院大气所丁瑞强副研究员担任地方组委会主席。会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IUGG中国委员会、国家973计划项目等多个相关主管部门及项目的共同资助。会议主题紧扣IPCC AR5,科学议程紧凑,讨论深入,富于成效,会务工作细致周到、保障有力,得到与会者的赞赏和好评。同时,在推动中国科学家参与顶尖国际科学评估报告的方面,会议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会议网站:http://iccl2013.csp.escience.cn

会议合影